金秋九月,文脈流淌。素有“紫陶之都 賽外水城”之稱的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喀左)迎來了陶瓷業界的八方英雄。“第二屆喀左紫陶產業發展大會暨首屆陶瓷英雄會”9月15日正式啟幕。這場以“紫陶煥彩 產業鎏金”為主題的盛會,宛如一扇敞開的文化之窗,匯聚眾多領導、行業協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與非遺傳承匠人,眾人共赴一場陶瓷文化與產業發展的巔峰對話,探尋傳統技藝的創新突圍之路,擘畫紫陶產業的未來藍圖。
擘畫新篇:紫陶產業迎機遇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侯文全在致辭中,為陶瓷行業發展把脈定向。他指出,當下的陶瓷行業正處在與新興技術深度交融的關鍵拐點,高端化突破、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的浪潮正席卷而來。喀左紫陶產業雖已在這片沃土上扎根生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在品牌影響力塑造、核心技術創新、專業人才培育等方面,仍有廣闊的提升空間。他殷切期盼,喀左能以創新為引擎,加大技術研發與設計創新的投入力度,深耕品牌建設,厚植人才沃土,堅守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喀左紫陶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新華網總裁申江嬰表示,新華網忠實履行主流媒體責任與使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新華網將充分發揮“傳媒+科技+產業”的融合優勢,從三個維度為陶瓷產業的傳播與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一是憑借強大的傳播矩陣,以直播、短視頻、AR展示、元宇宙場景等創新形式,深度挖掘喀左紫陶與遼瓷背后的文化故事、精湛工藝價值與大師風采,讓“北方紫陶之都”的城市名片綻放光芒;二是依托前沿科技力量,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傳媒的深度融合,為傳統陶瓷技藝注入科技活力,助力陶瓷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其三是發揮平臺連接優勢,積極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南北陶瓷技藝交流互鑒,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創新設計與資本投身陶瓷產業,共同構建共生共榮的產業新生態。
朝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老顏武則向眾人展現了朝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喀左紫陶產業的蓬勃生機。他強調,朝陽市已將紫陶產業列為地方特色優勢產業與民生產業重點培育,此次大會的召開,無疑為朝陽陶瓷產業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朝陽市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陶瓷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保障,助力紫陶產業在朝陽大地根深葉茂、碩果累累。
大師論道:共商陶瓷發展計
在主旨發言環節,陶瓷領域的大師們紛紛登臺,分享智慧、碰撞思想,為喀左紫陶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朝興,以自身數十年的從業經歷為脈絡,深情講述了青瓷技藝千年傳承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創新的探索路徑。他著重強調了“大國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坦言作為非遺傳承人,肩上承載著守護傳統、創新未來的重大責任,并表示愿為遼寧陶瓷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經驗與力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藝大師關寶琮,則將目光聚焦北方陶瓷,深刻闡釋了其時代擔當與發展路徑。他回溯喀左陶瓷的悠久歷史,指出早在宋代與遼代,喀左紫陶的工藝便已達到相當先進的水平。他建議,喀左應深入挖掘利州窯瓷的文化內涵,傳承并弘揚其優秀工藝傳統,同時以開放的胸懷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如景德鎮海納百川的開放包容精神,不斷擴大喀左陶瓷的品牌影響力與行業話語權。
千年紅山窯火,傳承的是匠心與文脈;陶瓷英雄會,匯聚的是智慧與未來。據介紹,喀左縣域內紫砂陶土探明儲量超過10億噸,廣泛發布在全縣12個鄉鎮,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從最初生產大缸、花盆等低附加值產品起步,歷經數十年的發展與轉型,如今已實現向多樣化、高端化、民族化的深刻蛻變。全縣紫陶企業、商戶和個體作坊共計100余家,直接從業人員2000人,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和人才梯隊。多元發展格局不僅提升了喀左紫陶的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也為地方經濟注入了持續動能,展現出民族傳統工藝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的生機和活力。
碩果盈枝:注入產業新動能
中國經濟信息社經濟分析師曾晨,在大會上發布了權威的陶瓷產業發展報告。報告以詳實的數據、專業的分析,為眾人解析了當前陶瓷行業的發展趨勢。報告指出,中國陶瓷產業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市場規模龐大且底蘊深厚。盡管近年來整體市場規模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藝術陶瓷、園林陶瓷等細分領域卻逆勢而上,呈現出亮眼的結構性增長態勢。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遼寧喀左經濟開發區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企業集群與產業優勢,具備了推動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潛力與堅實基礎。
會上,喀左分別與東北大學、沈陽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政校合作”的達成,將為喀左紫陶產業發展帶來強大的智力支持與技術保障,有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產業創新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大會還舉行了一系列工作室與基地的揭牌、啟動儀式,包括徐朝興大師青瓷工作室、關寶琮大師遼瓷工作室、北方陶瓷文創研學基地、遼瓷研究中心喀左研究基地,以及非遺進校園“小小傳承人”專業實踐計劃。這些平臺的落地,如同為喀左紫陶產業搭建了一個個“創新孵化器”與“人才培育池”,將為紫陶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提供重要支撐,助力培養更多優秀的紫陶人才,推動喀左紫陶產業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邁進。
智慧碰撞:探索產業新路徑
在產業交流活動的“紫陶產業化發展研討”環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寧勤征、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李群、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副教授邵萍等嘉賓,圍繞喀左紫陶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與機遇點,展開了深入探討與思想碰撞。
寧勤征從“科技重塑產業生態”與“文化賦能消費市場”兩大維度,為喀左紫陶產業發展提出建議。他認為,喀左應在生產端積極引入數字化技術與智能溫控系統,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在文化端深度挖掘紅山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將文化基因融入陶瓷設計,打造具有獨特辨識度的產品。
李群分享了宜興紫砂產業成功的寶貴經驗,從人才培養模式、產業發展路徑等方面,為喀左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他建議,喀左可學習宜興“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技藝傳承模式,同時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養與輸送的“綠色通道”,為產業發展儲備充足的專業人才。
邵萍則另辟蹊徑,提出了“陶瓷跨界整合”的創新思路。她表示,可將陶瓷與珠寶、貴金屬等材質巧妙結合,打破行業邊界,拓展產品應用場景;同時充分利用3D打印、AI設計等數字化技術,推動陶瓷產業在設計、生產、營銷等環節的創新變革。
喀左紫砂行業協會會長周占群、秘書長劉曰明等本地行業代表,也結合喀左實際,從加強政府高層推動、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強化專業人才培訓、完善產業鏈條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務實可行的建議。
五千年前,喀左的先民們在這片土地上點燃了第一縷窯火,而今,紫陶已經成為喀左的一張金色名片、一域百姓的驕傲,成為連貫古今、溝通中外的文化橋梁,成為傳承創新、東方匠心的卓越代表。第二屆喀左紫陶產業發展大會暨首屆陶瓷英雄會,不僅是一場匯聚智慧與力量的行業盛會,更是喀左紫陶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為喀左紫陶產業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廣闊平臺,注入了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將推動喀左紫陶在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為中國陶瓷產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喀左力量”。